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精神「love」與食糧「money」:甘樂阿舍美術館

前幾天路過大德街參觀了「南南美術館」,跟導覽小姐聊天才發現原來台南有這麼多私人美術館是由一位台南企業家王慶祥所發起的「藝術森林計畫」,本身也很喜歡收藏藝術品的企業家,為了鼓勵藝術家在台南結合工作室成立美術館,便提供資金資助藝術家,目標是要讓台南有100間的藝術家私人美術館。

去年我在永康參觀的Akui美術館,原來也是因此誕生。查到了相關報導,打算把這些成立的藝術家美術館都參觀一遍。位在台南公園附近的「甘樂阿舍美術館」目前只有星期五和星期六開放,於是趁雨停的下午跑去一探究竟。


前身是中華電信辦公室的「甘樂阿舍美術館」占地滿廣,還有一個庭院可供休憩,庭院中的刺桐樹是藝術家特別從台南鄉間移植過來,聽說上周還滿開紅艷的刺桐花,不過連日大雨都落盡了。

目前正在展覽中國藝術家李暉的「知行合一」書畫展,李暉也創作山水畫,但這次的展品以書法作品為主。雖說是書法,但是運字的律動彷彿字都要舞動起來,有時遠看還會彷彿看到一個少女正在轉身舞蹈。有些則是藝術家的獨創字,像是「開門見喜」四字合在一起,又或者是運用象形文字所寫出的「善行」,有些作品真是怎麼看都猜不出來,欣賞藝術品的同時彷彿一場猜謎大會。比起一看就懂的書法作品,我覺得這樣有點抽象又富含畫作技巧及藝術家的創作感的作品還比較有趣,字不用太多,畢竟並非臨摹,而是創作。墨的濃厚、皴筆、紙質、下筆的力道,何時該撇,何時該捺都有一番精心安排。適逢星期五下午,人潮較稀,經我詢問好心的導覽小姐就帶我參觀了展覽,也幫我解答了好多看不懂的字的疑惑,也因為她的陪伴得以知道更多關於甘樂阿舍美術館的風景。


迎向院子的落地窗前有個木頭座椅,座椅上放著一個青銅雕塑,這是甘樂阿舍美術館的創館藝術家曾英棟的作品,取材自臺語的諺語「荏荏馬,也有一步踢;猴囝仔,也會翻身」,就算是慢吞吞的馬也會突然踢你一腳,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馬抬起後腳一踢,後背上有個翻身的囝仔看起來童趣又逗趣。藝術家似乎很了解這些臺灣諺語,也時常將這些諧音運用在創作或取名上。

「甘樂」是臺語陀螺的意思,「阿舍」是臺語好野人(有錢人)的意思,甘樂阿舍美術館象徵藝術家跟陀螺一樣忙碌,但同時也擁有甘之如飴的快樂。許多人認為藝術家談錢就俗氣了,可是曾英棟不這麼認為,錢是物質上所需,愛是精神層面所需,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庭院門口的門柱上各有一個青銅雕塑,左邊是手抓著銅錢,右邊是手捻著愛心。

地下室的空間是藝術家曾英棟的展間,近年來的作品色彩都比較colorful,感覺年輕人也會很喜歡。藝術家的作品主要由木板為底,上面以沙土和紙漿製造出立體感,讓畫面中的主題呈現一種浮凸的樣貌,有時候還會加上金屬或其他複合媒材。傳達著物質與精神生活缺一不可的概念,作品中會經常出現「銅錢」與「愛心」,印象很深的就是一幅紅色的作品,底下是銅錢開出的生命樹,上面滿出畫框有一隻站在上面的公雞,「大頭雞」讀起來就是臺語的「大頭家」就是大老闆的意思,這是為了雞年創作的作品。其中玉山系列是用四張畫板拼湊而成的玉山風景,有美麗的山形,走近一看也還是有許多的銅錢意象。玉山系列的另幅作品還受邀到德國展出,非常受到歡迎。


雖然藝術家的作品中充滿著銅錢,但不代表藝術家是一個物質至上主義者,反倒是反諷這個把錢看作神的時代,卻忘了要提升精神層面,要把愛分享給更多人。於是沙漏的一邊是銅錢,另一邊就該裝滿愛,這樣生活才能平衡,所以銅錢出現的時候,愛心也隱藏在裡面,就等大家自己親身去發現。

離開了展間,前往戶外庭院區參觀,剛大雨過後,庭院蚊子頗多,美術館的小姐提醒我不要被叮。但有出來外面看看的確是可以發現一些新奇的事物,牆面上爬了好幾隻銅錢甲蟲,下面的造景區也有可愛的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視猴子,攀藤植物爬滿牆面,莿桐樹下一個白色的三角形座椅,其實是藝術家在顯微鏡下觀察的銀葉形狀,再結合三邊的乳頭造型,有種母性哺育,化育大地的意義。總覺得藝術家是很喜歡觀察的人,作品裡有很多大自然的元素,也很local,創作的靈感很多也來自臺語俗諺。我注意到庭院入門口處的一尊裸體小男孩雕像,手指上天,這個典故可是來自於釋迦摩尼佛出生時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離開前匆匆一瞥藝術家光彩,本想等下找老師聊天,但是參觀完庭院,藝術家就出門了。下次再來甘樂阿舍美術館,除了參觀豐富的藝術品,和導覽小姐閒聊,如果有看到藝術家一定要鼓起勇氣跟他們搭話,因為美術館的場域是分享美的場域,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常民百姓都可踏足的一個討論美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