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書]徒步中國


她還是離開了。

差點就要以為小象只是製造出來的幻象,好讓他能夠在心靈上有所依歸,能夠撐過這漫長的徒步旅程。

2007年11月在北京讀書的德國學生雷克,開始了一個瘋狂的計畫,他打算從北京徒步走回德國的家。就在生日的那天,他揹起行囊,展開屬於21世紀的文化漫遊。手機加值卡、電池、充電器、筆電、GPS、相機、睡袋等物品,是紀錄一路上點滴細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孤單旅程中,不讓自己孤立無援的重要媒介。

「從北京走到新疆,一個德國人4646公里的文化長路探索。」


最終雷克只有走到新疆,這一路上的豐富見聞最後集結《徒步中國》這本書。


閱讀的起初,我感嘆這本書的厚度讓人卻步,但翻開後,困擾的不是讀不完,而是想隨時帶在身邊閱讀。

不諂媚,能把自己的感覺完全表露,是本書最迷人的地方。一開始雷克就不諱言,自己是個只想撩妹的外國人,性態度開放處處留情的他,在隨時充滿誘惑的生活中,因為對女孩小象的思念,逐漸收斂自己,隨著他步行愈深入,見識愈廣泛,他愈變得專心致志,也讓他浮誇的心境漸漸沉穩,心思不再浮動。

「我覺得有時候徒步和坐禪有一點點像:就是那些一直重複的動作,加上那些一直重複的聲音,會把我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會讓我心裡感到輕鬆,直到我會忘記周圍的世界。」

利用現代人雷克的感想,體會歷史上那些徒步走過荒漠,去取經,去傳教,去經商的人群。

然而數百年前,沒有工業化造成的汙染,沒有灰茫茫的天空、永遠不散的霾,沒有化學焚燒的惡臭,沒有坐困愁城不見天日的居民。雷克一路上看到工業化底下城市的憂慮,但是為了生存,人逃不到那裡。享受便利,犧牲健康,砂石車滾滾載入載出,化學車往冒著白煙的工廠去,現代城市的命運。

千百年來的古蹟,被忘在那裡,沒人管理和維修,只能封閉,在時間中風化。比較知名的景點會有入場費,或是販賣紀念品的小販。那不是浪漫的思古幽情,只是現實的生活對應。


雷克尋找文化遺跡,感嘆文革的殺傷力。憑弔中國,同時帶有人文的批判。他描述壯闊的美景富含詩意,記載內心的情緒真誠,討厭了誰,誤會了誰,一路上熱情招待的群眾,陪走的人,每個人物在他筆下都有不一樣的特色。

朱輝、申叔叔、謝老師,是他的友伴,不僅伴他一段,也讓他理解生命的真義。原先他的固執和原則,在被打破後,漸漸了解生命該更圓融。徒步的計畫很好,但是需要適時的衡量人生中重要事物的比重,聽隨心,才不會被念頭所囿。

本書一開始的篇章就是結局,雷克沒走完他的計畫,可是不要緊。說不出為什麼的流浪更需要上路,當有人批評謝老師的不事生產,雷克激動地反駁了,在這個汲汲營營去做去賺大錢的時代,有人無欲無求單純的想在大地上走一段,不能讀萬卷書,他就行萬里路,相較於現代人只在滑鼠上行路,能真正上路的人,或許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