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影]十年


這幾年去了香港幾次,每一次去,我都覺得香港跟上一回不太一樣。街景改變,店舖換了一頁,街上的人依然數量蜂湧,可是迷路問話吃飯買東西已經不是問題,大部分的店員都會說普通話。
對來自臺灣的觀光客來說很便利,可是如果是長期在香港生活的人呢?一直以來香港的日常用語是廣東話,英國殖民時英語也必須流利,現在主權移轉,香港人又必須學習普通話,來應付從中國大批來港的觀光客和移民。

電影《十年》(Ten Years)裡面有一短篇〈方言〉(Dialect),預言的就是未來在官方強制推行普通話下,香港人原始的語彙會不會像香港的主體一樣被漸漸消滅。跟〈本地蛋〉(Local Egg)類似,隨著香港最後一間活雞農場被結業,蛋得從外地進口,倣效紅衛兵來找碴的少年兵對「本地」兩字非常敏感。但「本地」就是「香港」,香港既然不敏感,為何「本地」就被禁?香港的東西沒有不好,本地的東西是好的,但官方就是要搞思想審查,就是要讓香港的本我消失,讓香港成為一個不獨特的地方,包含在中國的一體性控制下。躲躲藏藏,幾乎像臺灣的戒嚴時期,禁書禁語,年青人笑笑說已經習慣提心吊膽了,中年人卻笑不出來,就是他們當年太習慣不懂得反抗,年輕一代才需要躲躲藏藏。
這是2025年的寓言,中年人年輕時,剛好就是現在年輕人這代。所以是不是該為了將來的香港好好打拚一下呢?

〈自焚者〉(Self-Immolator)借用了藏人自焚,借用了雨傘革命,借用了黃之鋒,拍攝警察在追捕社運人士毫不留情,更可怕的,那不只是電影,是真實發生過的曾經。是否真要有人流血犧牲,才會喚起民眾的注目,他們並非暴力,他們和平抗爭為了平民百姓。相反的,〈浮瓜〉(Extras)中則是政客操弄鮮血,被犧牲的只是想要在不定的生活中吃一口飯的普通居民。

冬禪(Season of the End)是五篇作品中最意識流的。將那些被毀棄的事物製成標本,留下正在消逝的,不是把活生生的拿來製作。但差別在那裡,待在被強拆,屋毀人亡的空間中,城市是冰冷的,正在消滅跟即將消逝並沒有太大差別。太多了,需要做成標本的事物,這樣這個城市會留存一個相貌,卻再也聽不見心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