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影]不給糖的守護:心靈圍籬


簡單的故事從來都不簡單。

男主角一直在庭院客廳跟同事談論著當年勇,而女主角不是在廚房煮菜就是在庭院曬衣服。1950年代傳統的美國生活,男主外,女主內。

故事發生在賓州匹茲堡的一個黑人家庭,丹佐華盛頓飾演的爸爸特洛伊是個垃圾回收員,每天固定的行程就是上班,偶爾去個小酒吧,假日和朋友在一起打屁聊天。處於黑白分明,黑人還沒有人權的年代,特洛伊生為黑人聯盟的前棒球員,風光過,可是夢想終會解散,人終會老,如今的他是一家之主,還會說大話,表面看起來是嚴父,完全不通情理,但事實上那是因為他受過挫折,才不願意他的孩子跟他一樣。

特洛伊的大兒子自幼從未和父親一起生活,長大成為樂手,卻因為付不出生活費,總是回家跟特洛伊借錢。特洛伊常常斥責他不要做春秋大夢,希望他能儘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跟女友結婚生子,走入跟他一樣的人生。

特洛伊的小兒子有橄欖球的天分,雖然跟特洛伊一起住,但他們也不親。特洛伊面對他像個老闆,要他好好工作,畢業就去超市謀得正職賺錢,儘快跟他一樣結婚生子,不要想要走職業球員的美夢。

看特洛伊這樣抹煞孩子的夢想,讓人很心疼,可是得知特洛伊的成長過程,就會發現他為何如此信仰絕望,表面說不擔心被辭退,卻害怕不能給妻兒溫飽。他實際上是太有責任心,才不願意他們受傷和繞遠路。

小兒子在面對特洛伊的無情,反覆的問他「可是你是喜歡我的吧!」可是特洛伊作為一個嚴父完全沒有釋放一點情感的空間,他否認了親情關係中的情感部分,他說「你永遠不需要別人喜歡你。」是為了讓他的小兒子不要被情感所囿,不要讓人在情感上佔便宜,也不要把一切都歸咎給情感,希望他夠堅強的去面對事情。即使他把自己當成一個房東,包吃包住,就是要用勞力去交換,而不是用情感交換。這種完全沒有愛的教育,聽起來超殘酷,但也是當時那種殘酷的社會,特洛伊教會自己孩子生存下去的方法。

特洛伊面對環境的不公覺得無力,黑人受著白人壓迫,只能從事一些低階工作,怎麼努力都存不到買一間房的錢。他的房子是靠自己弟弟戰爭的撫慰金買來的,然而智力退化的弟弟卻搬離了他家,讓他更覺得窩囊。

薇拉戴維絲飾演的蘿絲是特洛伊的第二任妻子,他說娶她是自己這輩子唯一做對的事。然而十八年後的今天,他卻跟她說「我要當爸爸了。」

蘿絲不敢相信這些年來的支持和守護,竟然換來這樣負心的結局。當特洛伊對她說跟她一起喘不過氣,壓力很大,是在另一個女人那才找到復甦的力量,說他為了這個家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他很痛苦。蘿絲的回話聲淚俱下,情感流露完全爆發,是他忍,她也在忍,是他放棄了夢想,她也放棄了夢想,都不是單向。每個人都可以一走了之,但留下來是為了當初的承諾,也認為只要在一起就會好的。每個人都應該看一下這段,保證會被薇拉戴維絲的演技逼哭。如果是正在對婚姻茫然的人,更適合看這段,好提醒自己婚姻的價值。

特洛伊認為的負責,就是把孩子養大,讓他們不愁吃穿,以後到社會成為有用的人。他必須為自己外遇的孩子負責,然而爛攤子還是女人來收。

從此一厥不振的特洛伊,看似變弱了,但他一家之主的地位還存在,他必須用力氣去捍衛。如果對他不滿,那就變得比他更強,他希望他的孩子是這樣,即使他們恨他也無所謂。

一家人同心建造的籬笆,有時候是為了保護外人不入侵,有時候是為了裡面的人出不去。

蘿絲是如此愛護這個家,想保護這個家。

回家的定義,不是拿錢回來洗洗睡覺而已,在情感上蘿絲比特洛伊更明白,更懂得愛。

蘿絲後來放下了恨,全心照顧著他的小女兒,把小女兒當成是她渴望卻從未生過的孩子。她的降臨,讓蘿絲的生活更豐富有意義。

蘿絲說是特洛伊太巨大了,巨大到把整個房子都塞滿了,她才會被壓迫到沒有空隙生存。後來她懂得不傻傻等了,她做蛋糕去賣,去教會,她的生活脫離那種壓迫,彼此才能喘息。


《心靈圍籬》(Fences)訴說了一個那個年代的黑人家庭故事,受迫是整體環境的,家不是保護傘,是逼你長大的地方。但一切的對抗結束,戰爭是模擬的,不要把教練當作仇人,要心懷感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